历史的回顾
早在原始氏族社会,人们已经开始把居室地面做成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。从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,还可以看到修饰精细、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。原始人穴居的窑洞里,已有人,动物形态的岩画.
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、雄浑、以石材为主。柱式是其风格之标志;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;柱身挺拔巍峨,中间有线式凹槽、象形文字、浮雕等;下面有柱础盘,古老而凝重。
神庙建筑体现了希腊古腆风格单纯、典雅、和谐的风貌。多立克、爱奥尼克、科林斯是希腊风格的典型柱式,也是西方古典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。
古罗马风格以豪华、壮丽为特色、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。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,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特色的装饰性柱式,成为西方室内装饰陈设最鲜明的特征。西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一时,至今在家庭装饰中还常常应用。
对家具、艺术品和装饰进行随意搭配、把装饰品看作是与室内装饰同样重要的元素,这种思潮在17世纪开始兴起。壁画冲破了边框的限制,形象更加丰富,活力四射的雕塑美化了屋顶、“支撑”了建筑元素。法国式的贵族品位引领了欧洲的潮流,画家的名作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。也正是在这个时期,中产阶级在聚集财富的同时,也成为艺术和建筑的赞助者。艺术收藏成为一种时尚,而且经久不衰。
法国防大学18世纪前流行巴洛克风格的家具和室内装潢、墙面、天花板、门楣、窗柜用壁画或者浮雕锦缎做装饰,显得空间开阔;家具富有柔和、浪漫色彩。
直到架上绘画的出现,在家庭布置绘画作品才开始考虑与整体装饰风格的协调,以及与建筑装饰、雕塑、家具以及陈设等形成统一的整体,这就是为了使各种元素用同一种语言“说话”。
这就极大地促进了视觉艺术的发展。当然,如何在这个统一体中避免单调的问题成为需要首要考虑的。
人们都渴望一个更加亲切舒适的室内环境,艺术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艺术收藏的兴趣和能力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贵族、教堂或政府。虽然这些有权势的阶层依旧可以通过购买、掠夺或大规模赞助而获得艺术品,以及通过展示艺术品来显示他们的权势、地位和财富,但艺术收藏的逐渐大众化。使得博物馆成为展示艺术的公共仓库。而在19世纪以前,博物馆是贵族私人拥有的,藏品也反映了高人一等的主人的品位。
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前,室内装饰的内容都沉浸在宗教的主题之中,从墙壁、地面、到家具、镜子和餐具等莫不如此。
当这种形式还盛行于一些亚洲和东南亚文化中时,取材于科学及几何图形的反映世俗生活的题材在西方逐渐传播开来,并且为文艺复兴注入了经典的概念。中世纪逐渐出